近经常看到孕妈妈们讨论妊娠糖尿病的问题,不少人在问妊娠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,会不会影响宝宝健康。今天我们就从妊娠糖尿病的症状、危害、诊断方法和控制措施这几个方面,给大家细细讲清楚。
妊娠糖尿病指的是怀孕期间发现或发生的血糖升高现象。这种情况通常在孕中期出现,主要是因为怀孕后身体产生的某些激素会干扰胰岛素的工作,导致血糖水平升高。据统计,每100个孕妈妈中就有6-7个会遇到这个问题,所以这其实是个很普遍的情况。
很多孕妈可能会注意到自己总是觉得很渴、喝水多、小便次数也明显增多,有时候还会感觉特别疲劳,这些都是需要留心的信号。不过也不用太紧张,只要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,绝大多数妊娠糖尿病都能得到的控制。
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,可能会对妈妈和宝宝都带来一些风险。对妈妈来说,可能会增加孕期高血压、羊水过多的可能性,甚还可能影响到自然分娩。
对宝宝而言,如果妈妈血糖高,宝宝在肚子里可能会长得过快,出生时体重偏大,这样分娩时就会增加困难。另外宝宝出生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。不过这些情况只要认真管理血糖,都是可以避免的。
一般在怀孕24-28周时,医生都会建议做葡萄糖筛查试验。这个检查很简单,就是喝一杯糖水,然后测血糖值。如果次筛查结果异常,可能还需要做更详细的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诊。
有些孕妈妈风险会相对高一些,比如年龄超过35岁、怀孕前就超重、有糖尿病家族史,或者之前生过体重较大的宝宝。这些情况的孕妈要特别留意自己的血糖变化。
首先不要慌张,绝大多数的妊娠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就能管理得。饮食上要注意定时定量,选择升血糖慢的食物,比如全麦面包、燕麦、大部分蔬菜等。可以少吃多餐,这样既能营养,又能避免血糖波动太大。
运动方面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非常有益。比如每天散步30分钟,或者孕妇瑜伽、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运动能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血糖,这对控制血糖水平很有帮助。
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不理想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。现在有针对孕妇的胰岛素,不会通过胎盘影响宝宝,孕妈妈可以放心使用。
大部分妈妈在生完宝宝后血糖都会逐渐正常,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完全放松了。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,将来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一些,所以产后6-12周好再复查一次血糖,之后每年也要定期检查。
妊娠糖尿病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只要重视起来,积极配合医生管理,绝大多数孕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,生下健康的宝宝。关键是早发现、早干预,保持积极的心态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